“好大学有三个标志:第一是大学生能找到工作,第二是能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培养目标,第三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、成长成才的教育机制。”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施建军今日表示,对大学来说,好教育的标志跟就业导向是有关系的,就业机制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导向。
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今日举行。“何为好教育”、“好就业是否就是好教育”引发大学校长们热烈讨论。施建军直言,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工厂,这个工厂一定要适合社会需要,“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都不适合社会需要,都找不到工作,再好的教育质量可能也有问题。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盯住市场,检验我们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竞争状态,他们适应不适应未来市场的挑战。”
2014年10月,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比较低的15个专业名单,这个名单一公布持续引发热议,关于冷门专业是否该取消或减少录取引发大讨论,是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大学设置专业也引发不同声音。
施建军表示,教育部讲的15个就业难专业,从经济学来讲不是办得不好的专业,而是因为这15个专业办的人太多了,多了就分不掉了,就没有就业市场了,“因此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大学办成一个样子,都办成北大、清华未必都是好大学,要找准你的定位。”
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则认为,专业有热销冷销一说,但是教育没有热销冷销一说,大学首先教育让学生们学会他的价值选择,第二是培养能力,第三才是知识。“难道在冷销专业里就不能学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方法,就不能找出自己一生的价值坐标吗?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太急功近利,一边在批评社会、批评别人,一边自己也在做摧残教育的事,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反思,包括我自己。”
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说,大学生就业难当然有社会原因、政策原因,也有学校的原因,“作为学校我们都提口径要宽,适应面要宽,比较窄的专业作为一个方向还是可以考虑的,但作为一个专业我确实不大赞同,毛病就是‘换个房间就不能干活’。”
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则认为,关于就业“一边倒”的责怪社会对大学不公。对很多大学生来说,不是找不到工作,是图享受的工作不太好找,艰苦的工作不愿意去,“在《开讲了》的节目现场,我当着许多名校的孩子就问了这么一句:到底是你们找不到工作还是有工作你们不做?北上广工作不太容易找,贵州就等着你们去啊。”因此对学生就业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。
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表示,这些年中国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,教育的硬件、软件和生态也在不断改善。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人们对教育的抱怨和批评。“真正的教育改革是心灵的革新,是思想的更新,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,不要希望一旦改革就会旧貌变新颜,教育需要日积月累,只要我们真正持之以恒行动起来,教育会越来越好。”